所在的位置: 法律 >> 法律新闻 >> 道德与法律

道德与法律

道德与法律到底什么关系?

先看一个故事:

鲁国曾经制定一条规则,如本国人在外国能赎回一名鲁国奴隶,鲁国将报销费用且有奖励。这个制度解救了许多在外的鲁国奴隶。

一名道德高尚者解救回一名鲁国奴隶后,向鲁国国君提出不要报销费用且不要奖金。国君向孔子提出在全国学习此人,孔子说绝对不可。

国君急问为何?孔子说:如果将此人树为榜样,以后有国人在外国遇到鲁国奴隶该如何办呢?花钱赎回奴隶回国后,如向国君报销费用领取奖金,则道德不够高尚可能受人鄙视。

大部分人也不会自己负担全部费用去做此事,最后的结果是可能导致无人再在国外救赎奴隶。

因此,不可能要求人人道德高尚,只有人人能遵守规则将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。

道德是自律,法律是他律。

说起到道德高尚的例子,我们总会想起孔融让梨、程门立雪等,说起道德高尚的人,我们会想起佛陀、老子、孔子、孟子等。

说起缺乏道德的例子,很多人会愤愤说道,扶老人被讹、不给老人让座被打。

还记得有一个小伙子说:以前公交车我都会主动给老人让座,自从知道“老人打人”事件后就再也没让过。

是因为现在的人变得道德低下了,越来越冷漠了吗?

并不是,恰恰相反,现代人的整体道德水平是大幅提升的。

《道德经》说:

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;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

意思是:仁义是道德堕落的结果,大道废弛不用之后,才提出的;智谋权术出现之后,才会产生严重的虚伪狡诈行为;家人出现不和,亲情淡漠出现之后,才有了孝子慈父的典型的涌现;国家动荡不安,内忧外患,才会有忠臣的产生。

为什么古代倡导崇高道德?

因为古代除了几个盛世外,基本上常年战乱,百姓饥不果腹,生存都成了问题,何谈精神层面的道德?道德高尚是稀缺的,所以是被倡导的。

而当今社会倡导“遵纪守法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。

法律是他律,每个人都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,人们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,满足了生存需求,自然会去追求精神层面。

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每个人的道德水平高低不同。很多人其实是愿意体现出高素质、高道德的,但是,他们还希望别人也能够如此,不然自己就吃亏了。

因此,作为他律的法律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,它是一个人人都要遵守行为的底线。

可以说,法律是一种最基础的道德,高尚的道德可以在此逐层建立起来。

高尚的道德应该遵循什么?比如,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,就是道德低下的表现吗?

道德是价值观的体现,而价值观是渗透在文化里的,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文化。

比如,尊老爱幼,这没有错。但是,并不要因为年龄,而应该因为其行为。

无论年龄大小,如果行为不正确,我们就应该去指责、去批评,而不是被“道德绑架”。

所以,如果一位老者,只要他做出了侵害了别人的事情,我们就不应该尊敬他,要去指责他。

这才是正确的道德文化。

如果有这样的道德文化,就不会出现那些依仗自己是弱势群体,站在道德制高点,去心安理得地做逼迫他人、侵害他人的事情,人人有着正确的道德文化,种种不道德行为也没有了生存的土壤。

而且,我相信,有着法律作为道德的基底,再加上正确的道德文化成为普世价值观,那么,高尚道德就会成为一股潮流,人之初性本善,人们实质上是很愿意去做利他的事情,很愿意去追求更高的精神财富。我们要去除虚假的道德观念,以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,按照规律做事。
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dk/562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