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通启东市海复镇庙基村,倪伯苍的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。他擅长用法律调解各类矛盾纠纷,无论村民有怎样的烦恼,他都会帮助大家解开心结,被亲切地称为“倪家伯”。在村民心中,他的家庭普法站就是身边的“解忧杂货铺”。十多年来,倪伯苍在农村传播法治、践行法治,用43本近万字的“民情日记”,记录了一件件民情民意、化解了一起起矛盾纠纷,成为深耕乡间调解的“法律明白人”。日前,75岁的倪伯苍被授予江苏“最美法治人物”称号。
近日,记者来到倪伯苍的家,一排简陋的农家老屋,屋外几块刻字铜牌格外显眼。走进房屋,一间是老俩口起居生活的家舍,另一间摆着普通长木桌,几把靠背椅,余本各类书籍摆放两侧,包括民法典、宪法、农村土地法等。倪伯苍生活的家,是村民们调解纠纷的“协商议事室”,是学习各类法律知识的“法治图书室”,是聆听思想宣讲的“乡村新课堂”。
“老百姓有时候对法律不是太明白,因此化解矛盾的工作难度非常大,要化解好社会矛盾,必须要拿起法律这件武器,依法化解各类社会矛盾。”倪伯苍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钱订阅法制报刊,添置法治书籍,并把自家一间闲置小屋改造成网格活动中心,建成“家庭普法站”,除了自己研究学习外,还供村民们借阅。
倪伯苍经常带着村民们见缝插针地进行普法宣传,村民小组开会时、村民们跳广场舞时、学校做课间操时……在倪伯苍的带动下,庙基村第一网格将法治宣传与农民活动紧密结合,自发组建了一支集应急救援、文艺活动、普法宣传、巡防联防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