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驾入刑十年祭那些你应该知道的醉驾法

本文为你解答以下疑问:

一、醉驾到底有多常见?

二、醉驾的法律规定有什么显著的特点?

三、醉驾被抓后只是坐牢那么简单吗?

四、醉驾被抓后是不是一定要坐牢?

五、醉驾的前科能消除吗?

作者:刘鸿奇,一位阴差阳错踏入法律职业,在刑事辩护领域深耕六年的昆明律师。

执业格言:依法辩曲直,仗义论是非。

一、醉驾已取代盗窃成为我国最常见的犯罪

年5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八)》正式实施。从这天起,醉驾不再只是普通违法行为,而是被定性为犯罪——危险驾驶罪。醉驾入刑大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严厉的刑事处罚较少醉酒驾车行为,进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。然而,在醉驾入刑即将年满十岁的今天,很多法院却被海量的醉驾案件淹没,甚至每审三件刑事案件,就有一件是醉驾,把排名第二的盗窃案远远甩在了身后。从这个角度看,醉驾入刑在过去十年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司法形态。

二、醉驾具有极易定罪,但处罚相对较特点

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典型的刑法条文是什么样子。《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:“盗窃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或者多次盗窃、入户盗窃、携带凶器盗窃、扒窃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”作为今天的主角,《刑法》第一百三十三条是这样规定的:“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,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处拘役,并处罚金:……(二)醉酒驾驶机动车的。”是不是很不一样?

在我国,99%的犯罪的规定都和上述盗窃罪的规定是类似的,那就是即便做了某种行为,也并非一定构成犯罪,而是要看情节是否严重,或者是否造成严重后果。但在醉驾这个问题上,这些要求统统都被省略了,只要有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,一律可以定罪处罚。由此可见,醉驾在立法之初就是要充分扩大打击面,试图将一切醉驾的人统统抓起来。这就是醉驾易定罪的特点。

同时,醉驾的法定刑很低,只判处拘役,不会判处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或者死刑。而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,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,每个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,参加劳动的,可以酌量发给报酬。可见拘役的严厉性远远低于其他犯罪常见的有期徒刑。毕竟,有期徒刑的刑期时半年至25年(数罪并罚时),必须参与劳动,而且没有假期和报酬,更无法与无期徒刑或死刑对比。这就是醉驾处罚轻的特点。

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规定呢?其实,在年以前,醉驾虽然不是犯罪,但早就被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规定为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,会被处以高额的罚款,十五天以内拘留,并且吊销驾照。然而,这样的处罚都不足以遏止泛滥的醉驾行为,甚至不断出现严重的醉驾车祸。所以才会决定将醉驾的处罚升格为刑事处罚。正因如此,醉驾的构成要件沿用了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的规定,简单粗暴,只要醉驾一律处罚,不考虑具体情节严不严重。这就是易定罪的由来。

其二,刑法中早已规定了交通肇事罪,如果当事人醉驾造成了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的严重后果,而且被判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,也只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。单纯醉驾的危害性显然远远比不上交通肇事罪,所以醉驾的刑法绝对不能高于交通肇事罪。于是,就给醉驾定了个只判拘役,不判徒刑的刑罚。这就是处罚相对较轻的原因。

三、一旦醉驾被抓,后果远远不止坐牢那么简单

然而,刑罚处罚被称为最严厉的处罚可不是开玩笑的。醉驾入刑以后,大多数人注意到的是最长坐牢时间从15天变成了6个月。但同时,其他附带的处罚可能比坐牢还严重。

首先是丢工作。而且以后找工作也会更难。如果你是国家公职人员,那么根据《公务员法》、《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》、《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》、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处分条例》、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,除非有及其特殊的例外,否则你将被开除公职,无论你是多大的官。即便你不是国家公职人员,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,你的单位也可以将你开除,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。当你结束数月拘役回归社会后,你的身份将变成刑满释放人员,公安机关会永远有你的犯罪记录,不会再给你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。当你再去找工作可能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,找工作变得困难重重。

由于你的驾照被吊销,你需要等五年才能重新考取驾照,对于原本从事交通运输有关行业的人来说,基本意味着无法在原本的行业内立足。

对于从事一些特殊职业的人员来说,专业资格证书(如律师证)也会被吊销。这很可能意味着你将被迫将永远离开自己心爱的行业。根据《律师法》规定,律师一旦因故意犯罪被判刑,律师证将被吊销,且根本不可能像驾照一样重新考取。在司法部门每年公布的行业惩处名单中,因醉驾被吊销律师证的同行都不在少数。

最严重的是,影响三代人的政审。你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在升学、参加工作时,他们的政审材料上都会因为你曾经的醉驾行为而产生污点,进而可能无法就读他考上的学校,无法从事其心仪的工作。可谓祸及三代,后果相当严重,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喝酒开车。

四、即便血液内酒精含量已经超标,也可能不被定罪。

自年起,醉驾是否一律入刑的质疑就从未间断。根据刑法总则第十三条的规定,即虽然实施了刑法规定的行为,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认为是犯罪。所以,即便血液酒精含量达到上述标准,也不应当一律以危险驾驶罪追究责任,还要考量其行为是否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。

然而,由于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没有写明情节严重才追责,所以对于刑法第十三条是否适用于危险驾驶罪曾经争议很大。公安部从严打的角度处罚,下发了《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规定,“对经检验驾驶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驾驶机动车标准的,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”。而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则一直持不同意见,认为不能机械用法。两个部门曾经公开争辩。最终,最高人民法院在《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(二)》(试行)中作了如下规定:“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,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、机动车类型、车辆行驶道路、行车速度、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,准确定罪量刑。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,不予定罪处罚;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,可以免予刑事处罚。”

目前,在多数地方,公安交警部门还是会从严立案侦查。即只要酒精含量超过法定标准,就立案侦查,但不一定提请逮捕,而是先给予取保候审。侦查结束后,由检察院和法院决定是否起诉、判决有罪。但由于,最高人民法院并没有就罪与非罪的标准给出一个标准答案,所以实际执行中各地都会有自己的标准。这些地方标准很多时候是对外保密的,在网上不一定能查到,而且时常会变。如果您难以确定自己会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,最好向当地有相关经验的律师。

五、现在要想消除前科基本不可能,但相关政策已在酝酿。

年3月14日,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《刑事诉讼法修正案》,其中第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:“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,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,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。”所以,如果醉驾者未满18周岁,其犯罪记录将被封存,也就相当于变相地消除了前科,不会因为其年少幼稚影响一生,但是,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成年人的前科封存或消除制度。

可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,扫黑除恶、禁毒人民战争等专项行动的开展,以及平安城市、天网工程、雪亮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,我国的犯罪发生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。最显著的是暴力型重案少了,但醉驾等轻罪案件却逐年增多。在此情况下,醉驾等一些轻罪案件是否有必要记录前科,或者其前科是否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消除,不再祸及三代,已经逐渐成为了讨论的热点。今年的两会上,也出现了相关的提案。但是,该意见是否能得到采纳尚未可知。

最后,喝酒不开车,切莫让刑法第一百三十条成为您和全家的不能承受之重。祝愿本文读者一生平安!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rzgz/1181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